热点关注

我院联合北京市消协举办后疫情时代食品安全消费研讨会

来源: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     2020-11-22

  11月20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联合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举办“后疫情时代食品安全消费”研讨会,邀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东城区市场监管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有关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有关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后疫情时代的食品安全消费与消费信心重建等问题。
  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分别就如何做好后疫情时代的食品安全监管、复工复产工作以及如何营造食品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帮助消费者调整消费心态和重建消费信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参会企业就如何做好复工复产工作、提高食品消费安全保障、提升食品安全消费信心以及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发言。

会议现场
  在研讨会上,安利、李锦记等17家食品生产或经销企业联合发起食品安全倡议,并在《食品安全倡议书》上签名,向同行食品企业发起倡议:严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标准开展食品生产经营活动,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出厂检验制度和进货检验制度;保证不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食品,不在食品中掺杂、掺假,不以假充真,不以次充好;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建议;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欢迎有关监管部门、消费者组织、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进行监督。
  会上发布《后疫情时代食品安全消费调查报告》,详细介绍了后疫情时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变化以及期望等。以下为部分嘉宾发言内容整理: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栗元广:
建议从五个方面保障食品消费安全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栗元广
  今天北京市消协邀请有关食品监管部门、检测机构、消费者组织和学术机构(大学)的领导专家以及来自企业和媒体界的代表,共同探讨食品安全与消费环境创建等有关问题,非常有针对性,也非常有必要,对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提振食品消费信心、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到食品安全消费问题,我在这里提五点建议:
  一是深刻认识食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要深刻认识食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始终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抓实抓细食品安全各项工作,全力确保广大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二是压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食品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要求,确保生产经营过程合法合规,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三是严厉打击食品安全领域违法犯罪行为。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严厉查处各种损害消费者权益等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符合吊销许可证条件的,一律吊销;符合处罚条件的,一律从严处罚并处罚到人;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不仅公开曝光食品违法经营行为,而且将有关企业列入信用黑名单。
  四是加强开展食品科普和辟谣宣传工作。要通过食品科普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科学知识。同时建立有关食品谣言抓取、识别、分析、处置智能化平台,依法打击食品造谣传谣、欺诈和虚假宣传行为。
  五是共同营造放心安全的食品消费环境。食品企业应通过建立人工、在线客服等形式,畅通投诉维权渠道,方便消费者反映诉求。有关部门应依法公开行政监管和处罚的标准、依据、结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有关食品行业组织应建立行规行约和奖惩机制,加强行业自律。新闻媒体应准确客观报道食品安全问题,有序开展食品安全舆论监督。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监司副司长张道阳:
包容审慎不是肆意妄为的保护伞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监司副司长张道阳
  食品安全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一直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从狭义上看,食品安全主要是质量安全,是从原料、产品到营养的质量安全。经过多年的努力,食品质量安全已经得到明显改善。从广义上看,食品安全包括整个食品消费环境乃至食品产业的安全状况。目前有关食品的虚假宣传、消费欺诈等现象仍然存在,我国食品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方面也还存在一定短板。
  关于食品安全消费的两个关系。第一个是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过去谈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往往说消费者是上帝,政府部门是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寻求最大公约数,一方面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支持良好的企业做大做强,给市场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的利益才能得到更好地保护。第二个是企业和市场的关系。从近几年的负面案例来看,企业和市场更像是人和空气的关系,人类自己把空气污染之后,现在又要反过来治理。一个企业把市场污染了,就是把所有企业共同生存的空间破坏了。
  面对各种新经济业态,我们确实应该坚持包容审慎的态度,但包容审慎不是肆意妄为的保护伞。包容审慎至少有两个底线:一个是包容审慎不能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一个是包容审慎不能扰乱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现在国家研究鼓励企业内部人制度,因为只有内部人才知道潜规则,才能更好地把害群之马清除出去。
  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中最短的那块板。无论是行业还是企业,谁在这块板上出了问题,不单单是自己的企业会蒙受巨大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会损害整个市场的利益,会损害中国制造在市场上的声誉、在国际上的声誉。食品安全的主体是企业,政府的决策是必须守住底线。谁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我们就不会让谁舒服!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 杨晓军:
凝聚各界力量提升食品消费信心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 杨晓军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生活,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食品行业经营者和消费者都承受了很大压力,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一方面食品企业在生产、加工、运输、零售等环节遇到诸多难题,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也受到巨大冲击。
  后疫情时代,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越发迫切,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看到,疫情对人们生活消费带来的冲击并未完全调整和恢复,需要继续通过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打造安全消费场景、创新便利消费方式,满足新兴消费需求,需要继续通过强化诚信营销理念、自觉善待消费诉求,改善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有关食品企业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要求,确保生产经营过程合法合规。积极引入先进食品生产技术和检测方法,提高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严格食品出厂检测及认证工作,防止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依法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确保记录真实完整,确保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此外,还应明确主要负责人责任,严格要求主要负责人依据有关政策,规范企业员工行为。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够进一步凝聚各界力量,强化食品安全意识,提升食品消费信心,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为全面复产复工和经济增长作出应有贡献。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市场安全监督管理处副处长李洋:
食品安全监管永远在路上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市场安全监督管理处副处长李洋
  食品安全管理事业永远在路上。从1995年国内第一部把食品安全卫生作为专项的法律法规出台,到2009年出台食品安全法,2015年、2018年陆续对食品安全法做一系列修正,立法上对食品安全的侧重从操作环节的卫生到食品所含的物质是否超标,是否对人体所产生远近期的危害不断变化,今后则将会更侧重于食品安全健康以及膳食营养的搭配。食品安全的及格线只是60分,怎么让公众吃得更健康,搭配更营养合理,是以后应共同努力的方向。在食品安全监管上,要秉承着落实政府责任,加强部门联动,推动行业自律,增强社会监督的理念。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食品安全格局,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综合执法总队三支队队长王琰:
坚守食品安全底线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综合执法总队三支队队长王琰
  在疫情常态化的当下,企业恢复生产经营活动,希望把疫情的损失降到最低的想法可以理解。但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食品企业应牢牢守住初心,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同时,坚守食品安全的底线,安全的组织生产,老实本分的经营。此外当企业有创新做法、想法时,要及时跟监管部门和执法部门沟通,获得认可,以免踩到监管高压线。在后疫情时代,企业应牢记初心,与政府共同努力守好食品安全,让消费者能够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教授孙颖:
压实企业的食品安全责任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教授孙颖
  在后疫情时代,复工复产是当务之急,但复工复产不能放松对疫情的防控,更不能忽视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经过疫情的洗礼后,消费的观念、倾向、需求等都发生了一定变化,消费者消费更加理性。对品质也有更高的要求。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把责任落实到位,不断强化自身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使消费者消费得更加安全放心。此外,食品安全是监管部门的监督,消费者的要求与监督,消费者协会等多方参与的结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总监李鹏:
加强检测,排除食品安全隐患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总监李鹏
  目前,我国存在的食品安全的隐患依旧较多,从不合格检测的项目类别来看,农药兽药残留、微生物超标、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有机污染物等问题较为突出。此外,食品安全的未知隐患较多,未知因素导致检测机构和监管的难度增加。而消费者更加注重营养品质指标,对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关注较少的问题也体现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的欠缺。我国已经进入品牌消费,高质量食品和营养健康食品消费的时代,质量消费也是大势所趋,有好产品一定有好消费。在后疫情时代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逐渐提高,在共同努力下,相信未来食品安全问题将得到较大改善。

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管局接诉即办负责人万海龙:
用大数据平台做好接诉即办工作

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管局接诉即办负责人万海龙
  东城区市场监管局自2019年成立开启接诉即办工作后,投诉解决率达到60%,满意率达到80%以上。我们一方面采取与美团、饿了么等平台签订战略协议的措施,另一方面明确光盘行动的确实落地,还对辖区三千家餐饮企业发布了50万厉行节约的标签,通过新媒体渠道对餐饮企业和单位发出倡议。对于食品安全监管,还展开了“你点我检”工作。在2020年,利用研发的大数据平台纳入了区里96个学校食堂,54个托幼机构平台,覆盖17个街道,33个商超农贸市场,200家便利店,400家餐饮单位。对米面油、奶制品、蔬菜、水果等食品,通过数据工程进行定期检测。
 
安利北京分公司负责人徐欣然:
扛起社会责任大旗,科技创新助力食安保障

安利北京分公司负责人徐欣然
  后疫情时代,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企业从源头确保其生产或提供的食品质量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安利公司作为一家全球大型直销公司,在家居个护产品、美容护肤品、高科技产品以及营养保健品4大领域均有涉猎。
  安利公司采用“垂直整合+全球整合”的先进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有着最严格的产品标准,以及全员质量管理文化,实现了产品品质和安全性的长期稳定和持续改进。在生产设备上,选择全球领先的品牌,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生产设备,建立了严格的易碎品管理制度,对设备设施实施良好的定位、定态管理,保证了食品的高品质、安全性。
  在销售渠道上,加速线下线上销售融合,通过“社群+直播”的运营,帮助消费者养成“营养+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目前,安利90%的订单来自线上平台。在物流和售后服务上,与京东开展合作、缩短配送时间,引入智能客服机器人,有效解决近90%的售后问题。有效解决了购货真假难辨、专业服务缺位、维权困难等消费痛点,优化消费体验。
 
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食品法规及标准总监孙胜枚:
疫情常态化下的企业担当和质量坚守

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食品法规及标准总监孙胜枚
  作为全国调品行业中的知名品牌,李锦记食品有限公司在疫情期间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第一是品质为先、员工关怀。自企业复工复产以来,在做好对工作人员的管控和隔离以及工作厂区方面的消杀工作外,同时在原料、包装料紧缺、物流管制的情况下,为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原材料供应,公司多次在原料产地进行考察和检查种植农产情况,同时根据风险评估系统,监管全球动态,增加对信息的掌控。
  第二是驰援抗疫、守望相助。在疫情期间,公司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对部分餐饮全部进行免费的装增产品,派遣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使用,有效地解决餐饮复收问题。
  第三是引领市场、永远创业。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需求不断增多,公司早已开始了开发健康序列的有机产品,同时在产品包装上进行创新,更好的保证产品的新鲜品质。在出口方面,企业积极响应国家三同的号召,成为第一家拿到三同认证的企业。
  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对于李锦记来说,就是在后疫情时代能一直不断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美味的食品,让消费者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音江:
2020 年食品安全舆情主要集中在冷链食品等八个方面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音江
  为了解后疫情时代食品安全消费的主要特点,疫情对食品消费的影响,消费者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对企业和监管部门的意见建议等问题,我们专门采用大数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研讨论证等方法,对后疫情时代的食品安全消费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1月15日,全网共监测到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舆情信息2741845条。其中,正面信息763158条,占比27.83%;中性信息1033374条,占比37.69%;负面信息945313条,占比34.48%。其中,中性舆情信息和负面舆情信息较多。
  舆情数据显示,2020年食品安全消费舆情信息主要集中在食品抽检结果、禁食野生动物、冷链食品风险、食品安全消费提示、自制食品问题、野生食品中毒、代糖代餐食品谎言以及其它食品安全问题等八个方面。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最希望了解食品消费常识和辨别知识,最希望食品企业严格出厂检测、监管部门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同时希望提高食品准入资格,加大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49.94%的受访者最担心生产加工环节出现食品安全问题,69.23%的受访者最担心有毒有害物质残留;73.05%的受访者表示减少了外出用餐频次,49.97%的受访者增加了网上购买频次;7.66%的受访者经常查看卫生许可证等证照情况,69.26%的受访者表示偶尔查看,23.08%的受访者表示从来不查看;53.81%的受访者买到问题食品选择自认倒霉,只有19.26%的受访者选择向消协或有关部门投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4-2304241453540-L.jpg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

  •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发布2022年国内汽车消费维权舆情研...

  • 全国部分消协组织比较试验结果汇总分析(2020-2022)

  • 白岩松:小时候喝三鹿长大吃无限极 伪劣产品还要坑多少消费者?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1611

电话:010-63361378 邮箱:bjxfz315@126.com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23807号-1

> 热点关注 > > 正文

我院联合北京市消协举办后疫情时代食品安全消费研讨会

2020-11-22来源: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

    11月20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联合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举办“后疫情时代食品安全消费”研讨会,邀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东城区市场监管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有关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有关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后疫情时代的食品安全消费与消费信心重建等问题。
  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分别就如何做好后疫情时代的食品安全监管、复工复产工作以及如何营造食品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帮助消费者调整消费心态和重建消费信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参会企业就如何做好复工复产工作、提高食品消费安全保障、提升食品安全消费信心以及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发言。

会议现场
  在研讨会上,安利、李锦记等17家食品生产或经销企业联合发起食品安全倡议,并在《食品安全倡议书》上签名,向同行食品企业发起倡议:严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标准开展食品生产经营活动,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出厂检验制度和进货检验制度;保证不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食品,不在食品中掺杂、掺假,不以假充真,不以次充好;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建议;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欢迎有关监管部门、消费者组织、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进行监督。
  会上发布《后疫情时代食品安全消费调查报告》,详细介绍了后疫情时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变化以及期望等。以下为部分嘉宾发言内容整理: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栗元广:
建议从五个方面保障食品消费安全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栗元广
  今天北京市消协邀请有关食品监管部门、检测机构、消费者组织和学术机构(大学)的领导专家以及来自企业和媒体界的代表,共同探讨食品安全与消费环境创建等有关问题,非常有针对性,也非常有必要,对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提振食品消费信心、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到食品安全消费问题,我在这里提五点建议:
  一是深刻认识食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要深刻认识食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始终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抓实抓细食品安全各项工作,全力确保广大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二是压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食品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要求,确保生产经营过程合法合规,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三是严厉打击食品安全领域违法犯罪行为。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严厉查处各种损害消费者权益等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符合吊销许可证条件的,一律吊销;符合处罚条件的,一律从严处罚并处罚到人;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不仅公开曝光食品违法经营行为,而且将有关企业列入信用黑名单。
  四是加强开展食品科普和辟谣宣传工作。要通过食品科普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科学知识。同时建立有关食品谣言抓取、识别、分析、处置智能化平台,依法打击食品造谣传谣、欺诈和虚假宣传行为。
  五是共同营造放心安全的食品消费环境。食品企业应通过建立人工、在线客服等形式,畅通投诉维权渠道,方便消费者反映诉求。有关部门应依法公开行政监管和处罚的标准、依据、结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有关食品行业组织应建立行规行约和奖惩机制,加强行业自律。新闻媒体应准确客观报道食品安全问题,有序开展食品安全舆论监督。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监司副司长张道阳:
包容审慎不是肆意妄为的保护伞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监司副司长张道阳
  食品安全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一直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从狭义上看,食品安全主要是质量安全,是从原料、产品到营养的质量安全。经过多年的努力,食品质量安全已经得到明显改善。从广义上看,食品安全包括整个食品消费环境乃至食品产业的安全状况。目前有关食品的虚假宣传、消费欺诈等现象仍然存在,我国食品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方面也还存在一定短板。
  关于食品安全消费的两个关系。第一个是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过去谈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往往说消费者是上帝,政府部门是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寻求最大公约数,一方面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支持良好的企业做大做强,给市场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的利益才能得到更好地保护。第二个是企业和市场的关系。从近几年的负面案例来看,企业和市场更像是人和空气的关系,人类自己把空气污染之后,现在又要反过来治理。一个企业把市场污染了,就是把所有企业共同生存的空间破坏了。
  面对各种新经济业态,我们确实应该坚持包容审慎的态度,但包容审慎不是肆意妄为的保护伞。包容审慎至少有两个底线:一个是包容审慎不能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一个是包容审慎不能扰乱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现在国家研究鼓励企业内部人制度,因为只有内部人才知道潜规则,才能更好地把害群之马清除出去。
  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中最短的那块板。无论是行业还是企业,谁在这块板上出了问题,不单单是自己的企业会蒙受巨大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会损害整个市场的利益,会损害中国制造在市场上的声誉、在国际上的声誉。食品安全的主体是企业,政府的决策是必须守住底线。谁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我们就不会让谁舒服!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 杨晓军:
凝聚各界力量提升食品消费信心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 杨晓军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生活,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食品行业经营者和消费者都承受了很大压力,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一方面食品企业在生产、加工、运输、零售等环节遇到诸多难题,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也受到巨大冲击。
  后疫情时代,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越发迫切,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看到,疫情对人们生活消费带来的冲击并未完全调整和恢复,需要继续通过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打造安全消费场景、创新便利消费方式,满足新兴消费需求,需要继续通过强化诚信营销理念、自觉善待消费诉求,改善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有关食品企业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要求,确保生产经营过程合法合规。积极引入先进食品生产技术和检测方法,提高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严格食品出厂检测及认证工作,防止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依法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确保记录真实完整,确保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此外,还应明确主要负责人责任,严格要求主要负责人依据有关政策,规范企业员工行为。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够进一步凝聚各界力量,强化食品安全意识,提升食品消费信心,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为全面复产复工和经济增长作出应有贡献。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市场安全监督管理处副处长李洋:
食品安全监管永远在路上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市场安全监督管理处副处长李洋
  食品安全管理事业永远在路上。从1995年国内第一部把食品安全卫生作为专项的法律法规出台,到2009年出台食品安全法,2015年、2018年陆续对食品安全法做一系列修正,立法上对食品安全的侧重从操作环节的卫生到食品所含的物质是否超标,是否对人体所产生远近期的危害不断变化,今后则将会更侧重于食品安全健康以及膳食营养的搭配。食品安全的及格线只是60分,怎么让公众吃得更健康,搭配更营养合理,是以后应共同努力的方向。在食品安全监管上,要秉承着落实政府责任,加强部门联动,推动行业自律,增强社会监督的理念。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食品安全格局,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综合执法总队三支队队长王琰:
坚守食品安全底线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综合执法总队三支队队长王琰
  在疫情常态化的当下,企业恢复生产经营活动,希望把疫情的损失降到最低的想法可以理解。但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食品企业应牢牢守住初心,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同时,坚守食品安全的底线,安全的组织生产,老实本分的经营。此外当企业有创新做法、想法时,要及时跟监管部门和执法部门沟通,获得认可,以免踩到监管高压线。在后疫情时代,企业应牢记初心,与政府共同努力守好食品安全,让消费者能够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教授孙颖:
压实企业的食品安全责任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教授孙颖
  在后疫情时代,复工复产是当务之急,但复工复产不能放松对疫情的防控,更不能忽视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经过疫情的洗礼后,消费的观念、倾向、需求等都发生了一定变化,消费者消费更加理性。对品质也有更高的要求。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把责任落实到位,不断强化自身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使消费者消费得更加安全放心。此外,食品安全是监管部门的监督,消费者的要求与监督,消费者协会等多方参与的结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总监李鹏:
加强检测,排除食品安全隐患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总监李鹏
  目前,我国存在的食品安全的隐患依旧较多,从不合格检测的项目类别来看,农药兽药残留、微生物超标、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有机污染物等问题较为突出。此外,食品安全的未知隐患较多,未知因素导致检测机构和监管的难度增加。而消费者更加注重营养品质指标,对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关注较少的问题也体现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的欠缺。我国已经进入品牌消费,高质量食品和营养健康食品消费的时代,质量消费也是大势所趋,有好产品一定有好消费。在后疫情时代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逐渐提高,在共同努力下,相信未来食品安全问题将得到较大改善。

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管局接诉即办负责人万海龙:
用大数据平台做好接诉即办工作

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管局接诉即办负责人万海龙
  东城区市场监管局自2019年成立开启接诉即办工作后,投诉解决率达到60%,满意率达到80%以上。我们一方面采取与美团、饿了么等平台签订战略协议的措施,另一方面明确光盘行动的确实落地,还对辖区三千家餐饮企业发布了50万厉行节约的标签,通过新媒体渠道对餐饮企业和单位发出倡议。对于食品安全监管,还展开了“你点我检”工作。在2020年,利用研发的大数据平台纳入了区里96个学校食堂,54个托幼机构平台,覆盖17个街道,33个商超农贸市场,200家便利店,400家餐饮单位。对米面油、奶制品、蔬菜、水果等食品,通过数据工程进行定期检测。
 
安利北京分公司负责人徐欣然:
扛起社会责任大旗,科技创新助力食安保障

安利北京分公司负责人徐欣然
  后疫情时代,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企业从源头确保其生产或提供的食品质量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安利公司作为一家全球大型直销公司,在家居个护产品、美容护肤品、高科技产品以及营养保健品4大领域均有涉猎。
  安利公司采用“垂直整合+全球整合”的先进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有着最严格的产品标准,以及全员质量管理文化,实现了产品品质和安全性的长期稳定和持续改进。在生产设备上,选择全球领先的品牌,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生产设备,建立了严格的易碎品管理制度,对设备设施实施良好的定位、定态管理,保证了食品的高品质、安全性。
  在销售渠道上,加速线下线上销售融合,通过“社群+直播”的运营,帮助消费者养成“营养+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目前,安利90%的订单来自线上平台。在物流和售后服务上,与京东开展合作、缩短配送时间,引入智能客服机器人,有效解决近90%的售后问题。有效解决了购货真假难辨、专业服务缺位、维权困难等消费痛点,优化消费体验。
 
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食品法规及标准总监孙胜枚:
疫情常态化下的企业担当和质量坚守

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食品法规及标准总监孙胜枚
  作为全国调品行业中的知名品牌,李锦记食品有限公司在疫情期间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第一是品质为先、员工关怀。自企业复工复产以来,在做好对工作人员的管控和隔离以及工作厂区方面的消杀工作外,同时在原料、包装料紧缺、物流管制的情况下,为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原材料供应,公司多次在原料产地进行考察和检查种植农产情况,同时根据风险评估系统,监管全球动态,增加对信息的掌控。
  第二是驰援抗疫、守望相助。在疫情期间,公司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对部分餐饮全部进行免费的装增产品,派遣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使用,有效地解决餐饮复收问题。
  第三是引领市场、永远创业。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需求不断增多,公司早已开始了开发健康序列的有机产品,同时在产品包装上进行创新,更好的保证产品的新鲜品质。在出口方面,企业积极响应国家三同的号召,成为第一家拿到三同认证的企业。
  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对于李锦记来说,就是在后疫情时代能一直不断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美味的食品,让消费者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音江:
2020 年食品安全舆情主要集中在冷链食品等八个方面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音江
  为了解后疫情时代食品安全消费的主要特点,疫情对食品消费的影响,消费者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对企业和监管部门的意见建议等问题,我们专门采用大数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研讨论证等方法,对后疫情时代的食品安全消费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1月15日,全网共监测到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舆情信息2741845条。其中,正面信息763158条,占比27.83%;中性信息1033374条,占比37.69%;负面信息945313条,占比34.48%。其中,中性舆情信息和负面舆情信息较多。
  舆情数据显示,2020年食品安全消费舆情信息主要集中在食品抽检结果、禁食野生动物、冷链食品风险、食品安全消费提示、自制食品问题、野生食品中毒、代糖代餐食品谎言以及其它食品安全问题等八个方面。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最希望了解食品消费常识和辨别知识,最希望食品企业严格出厂检测、监管部门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同时希望提高食品准入资格,加大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49.94%的受访者最担心生产加工环节出现食品安全问题,69.23%的受访者最担心有毒有害物质残留;73.05%的受访者表示减少了外出用餐频次,49.97%的受访者增加了网上购买频次;7.66%的受访者经常查看卫生许可证等证照情况,69.26%的受访者表示偶尔查看,23.08%的受访者表示从来不查看;53.81%的受访者买到问题食品选择自认倒霉,只有19.26%的受访者选择向消协或有关部门投诉。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