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联合北京市消协提示慎重选择医美消费

来源: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     2023-08-15

暑期医美消费旺季,消费者如何“美得放心”?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慎重选择医美消费,理性看待广告宣传,仔细查看医疗资质,认真签订服务合同,遇到问题依法理性维权。

根据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20231-5月共监测到有关医美消费维权舆情信息90769条,其中,有关营销宣传问题信息32029条,占比35.3%;有关医疗资质问题信息30021条,占比33.1%;有关医疗质量问题信息28259条,占比31.1%;其他问题信息460条,占比0.5%。舆情数据反映,医美消费问题主要涉及机构人员资质、虚假宣传、药品器械资质、医疗效果不佳、维权举证难等五个方面。医美项目中,注射和吸脂手术类项目的消费舆情最为突出。

为此,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

一、慎重选择医美消费,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医美服务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复杂性和风险性。在医美消费之前,消费者应充分了解医美相关知识,不要盲从、跟风、攀比,要把自身健康安全放在首位,与专业人员充分沟通,全面了解医美消费的风险性与禁忌事项,慎重选择,不要忽视存在的风险性。

二、理性看待广告宣传,谨防掉进消费陷阱。近年来,夸大医美效果、发布涉嫌违法医美广告的事件时有发生。因个人体质不同,医美效果会存在差异,对医美机构利用患者形象所做的医美效果宣传,消费者要保持理性,学会辨别,避免掉进虚假医美广告的消费陷阱。

三、仔细查看医疗资质,拒绝不良机构。医疗美容机构与生活美容机构不同,必须具备卫健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依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提供服务。消费者在选择医美机构时,可以登录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http://wjw.beijing.gov.cn)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https:/www.nmpa.gov.cn),对《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师执业证书》及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信息进行核实,避免接受不具备相应资质或从业资格的机构和个人提供的医疗美容服务,或使用未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注册或备案的药品和医疗器械。

四、认真签订服务合同,尽量使用示范文本。近期,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北京市卫健委印发了《北京市医疗美容服务合同(试行)》示范文本,供营利性美容医疗机构与接受医疗美容服务的消费者签订服务合同使用。消费者接受医美服务之前,应按照《北京市医疗美容服务合同(试行)》示范文本与医美机构签订服务合同,并明确医疗美容的具体项目、费用支出、有效期限、双方权利和义务等内容。消费者应以实名接受医疗美容服务,否则在发生纠纷时将需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如消费者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由监护人代为签约。

五、保留好合同及消费凭证,依法理性维权。除保存服务合同外,消费者还可以向美容医疗机构索要服务项目所用肉毒毒素、玻尿酸、胶原蛋白及假体等填充材料及其他高净值药械产品的合格证、溯源码等资料。注意留存接受服务前后的对比照片、费用支出凭据、签名文书等相关材料,不在空白或有留白的文书中签名。如发生消费争议,消费者应及时与医美机构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向消协组织或卫健部门投诉,或通过申请仲裁或到法院起诉的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未标题-1.jpg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发布国内奶茶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

  • 11.jpg

    “新商经讲坛”举办第十四期活动:互联网消费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 微信图片_20230713154758.png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发布潮玩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

  • 未标题-1.jpg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发布2023年国内医美消费维权舆情报告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1611

电话:010-63361378 邮箱:bjxfz315@126.com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23807号-1

> 热点关注 > > 正文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联合北京市消协提示慎重选择医美消费

2023-08-15来源: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

  

暑期医美消费旺季,消费者如何“美得放心”?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慎重选择医美消费,理性看待广告宣传,仔细查看医疗资质,认真签订服务合同,遇到问题依法理性维权。

根据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20231-5月共监测到有关医美消费维权舆情信息90769条,其中,有关营销宣传问题信息32029条,占比35.3%;有关医疗资质问题信息30021条,占比33.1%;有关医疗质量问题信息28259条,占比31.1%;其他问题信息460条,占比0.5%。舆情数据反映,医美消费问题主要涉及机构人员资质、虚假宣传、药品器械资质、医疗效果不佳、维权举证难等五个方面。医美项目中,注射和吸脂手术类项目的消费舆情最为突出。

为此,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

一、慎重选择医美消费,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医美服务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复杂性和风险性。在医美消费之前,消费者应充分了解医美相关知识,不要盲从、跟风、攀比,要把自身健康安全放在首位,与专业人员充分沟通,全面了解医美消费的风险性与禁忌事项,慎重选择,不要忽视存在的风险性。

二、理性看待广告宣传,谨防掉进消费陷阱。近年来,夸大医美效果、发布涉嫌违法医美广告的事件时有发生。因个人体质不同,医美效果会存在差异,对医美机构利用患者形象所做的医美效果宣传,消费者要保持理性,学会辨别,避免掉进虚假医美广告的消费陷阱。

三、仔细查看医疗资质,拒绝不良机构。医疗美容机构与生活美容机构不同,必须具备卫健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依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提供服务。消费者在选择医美机构时,可以登录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http://wjw.beijing.gov.cn)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https:/www.nmpa.gov.cn),对《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师执业证书》及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信息进行核实,避免接受不具备相应资质或从业资格的机构和个人提供的医疗美容服务,或使用未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注册或备案的药品和医疗器械。

四、认真签订服务合同,尽量使用示范文本。近期,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北京市卫健委印发了《北京市医疗美容服务合同(试行)》示范文本,供营利性美容医疗机构与接受医疗美容服务的消费者签订服务合同使用。消费者接受医美服务之前,应按照《北京市医疗美容服务合同(试行)》示范文本与医美机构签订服务合同,并明确医疗美容的具体项目、费用支出、有效期限、双方权利和义务等内容。消费者应以实名接受医疗美容服务,否则在发生纠纷时将需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如消费者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由监护人代为签约。

五、保留好合同及消费凭证,依法理性维权。除保存服务合同外,消费者还可以向美容医疗机构索要服务项目所用肉毒毒素、玻尿酸、胶原蛋白及假体等填充材料及其他高净值药械产品的合格证、溯源码等资料。注意留存接受服务前后的对比照片、费用支出凭据、签名文书等相关材料,不在空白或有留白的文书中签名。如发生消费争议,消费者应及时与医美机构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向消协组织或卫健部门投诉,或通过申请仲裁或到法院起诉的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